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智能制造

  • 基于手眼协作的生产线设计与应用

    刘佩森;杨滔;聂影;唐维;

    手眼协作已逐步成为现代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系统化设计流程与工程应用的研究仍有待深化。以手眼协作生产线为研究对象,介绍其组成结构与典型分类,并以智能门铃装配线为实例,系统阐述其开发流程。基于需求分析,设计过程包括结构设计,硬件系统设计和软件系统设计。结构设计涵盖生产线台架、支撑和定位组件,并对关键部件进行数字验证,完成3D建模与装配设计;硬件系统设计聚焦于设备选型和电气设计,遵循“合理配置,统一风格”的原则;软件系统设计涉及主控流程、机器人运动控制程序及视觉检测算法的开发与集成。整体设计采用模块化架构与标准化部件组合,构建高度集成的工作站模式,有效提升开发效率与系统可维护性。最终通过综合调试验证生产线功能,结果表明其性能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2025年05期 v.28;No.118 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 ]
  • 电动摩托车电驱系统启停工况噪声诊断及优化

    谭礼斌;袁越锦;

    为评估某电动摩托车电驱系统启停工况下噪声性能,采用试验测试的方法对3款电动摩托车电驱系统启停工况下噪声进行测量,并对噪声较大的A车进行噪声源诊断及优化。结果表明:启停工况下A车最大噪声值为74.81 dB(A),0时刻的噪声值为42.45 dB(A)。A车的噪声频谱及与噪声频谱相近的振动信号显示其减速器部位振动信号最为突出。对减速器部位处齿轮结构解析发现减速器齿侧间隙和电机减速器端花键配合间隙设计不合理。通过将齿侧间隙和电机减速器端花键配合间隙分别调至50μm、110μm,可将A车最大噪声值降至65.84 dB(A)。

    2025年05期 v.28;No.118 7-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机械压力机可靠性设计及试验

    刘伟;王志晨;陈田;

    针对机械压力机各部件的安全系数不足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设计了机械压力机框架。首先获得压力机工作的标称力;然后,选择驱动系统;最后,构造动力传输系统,通过传输系统内的滑轮、齿轮和曲柄机构传输该标称力。通过有限元分析,对压力机应力安全系数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当设计的机械压力机的标称力容量为800 kN、冲压行程为100 mm时,所有部件安全系数均大于4。此外,根据设计流程,建造机械压力机样机,并以该机械压力机样机测试所提设计框架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设计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方法设计的机械压力机在压印材料时存在的安全系数不足问题。

    2025年05期 v.28;No.11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基于SSA-DBN的新能源汽车高压供电系统故障检测

    李陶胜;凌俊;余成龙;王淑芳;

    为确保行车安全,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的深度置信网络(DBN)的新能源汽车高压供电系统故障检测方法。在DBN架构体系中,利用SSA实施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网络模型,计算故障信号模糊熵,实现基于SSA-DBN的供电故障信号特征量提取。定义高压供电系统故障征兆,通过对关键故障数据的分析,推导具体的检测函数,完成新能源汽车高压供电系统故障检测算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高压电池、电机、电控器三类供电设备的常见故障问题,能够解决由高压系统故障导致的新能源汽车不安全行车问题。

    2025年05期 v.28;No.118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室内设计用不锈钢的轧制与组织性能研究

    李红锋;李长福;

    为提升室内设计用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研究轧制温度(600℃、800℃)和变形量(30%、50%、70%)对室内设计用不锈钢物相、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并观察拉伸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轧制变形量分别为30%、50%和70%时,不锈钢的X射线图谱中都可见α(铁素体)和γ(奥氏体)相;轧制变形量一定时,升高轧制温度会使得不锈钢的晶粒尺寸增加;轧制温度不变时,增加轧制变形量也会使得不锈钢晶粒尺寸增大。3种轧制变形量下不锈钢的金相组织都主要由黑色铁素体、白色奥氏体组织以及黑色颗粒状析出物组成。轧制变形量增加会使得不锈钢基体组织中的铁素体被拉长并有局部破碎。轧制温度一定时,铁素体体积分数会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加而增大。固定轧制变形量,轧制温度从600℃上升至800℃,室内设计用不锈钢的拉伸性能下降;固定变形温度,轧制变形量从30%增加至70%,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会增大。

    2025年05期 v.28;No.118 24-2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学者风采

  • 景江教授

    <正>景江教授,男,1982年4月生,200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成都工业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创新创业导师、四川省生态评估与绩效评估专家、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专家服务团团长。历年来荣获成都市环境科学学会年度“先进个人”、成都工业学院“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4次被评为学校“科研先进个人”。

    2025年05期 v.28;No.11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电子信息

  • 基于专利分析的无人机地面站关键技术研究

    蒋文全;周诗佳;王星;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地面站在无人机操作中至关重要。该研究从专利核心维度深入剖析无人机地面站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寻关键技术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搜集相关资料,系统整理专利数据,综合分析参考文献,提炼技术层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全面梳理国内外地面站专利申请情况与分布特征,揭示创新焦点与市场竞争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无人机地面站的关键技术特别是航迹规划、导航定位和通信技术,各组织申请授权的专利数量集中度差异不大,未体现出技术垄断趋势,但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突破方向却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国内外无人机地面站关键技术的专利分析,可以发现无人机地面站关键技术正经历从“被动跟随”到“主动探索”的转变,专利布局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无人机地面站关键技术融合创新将推动无人机地面站向智能化、集成化、远程化发展。

    2025年05期 v.28;No.118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基于UWB的无线自组网地勤定位系统研究

    古月琴韵;姚元飞;俄尔车哈;万秋烨;

    针对民航调度无法及时通信并清晰定位,提出了基于超宽带(UWB)技术的无线自组网技术的民航地勤服务系统建立的研究,实现人员间的精确定位,保证地勤服务效率和安全性。主要采用双向测距法(TWR)原理对通信距离进行测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LS)算法对误差进行分析,减小差错的同时建立区块链的自组网密钥系统,实现地勤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的精准定位,并将其数据上传到调度中心,动态监控地面的工作状况。实验结果表明,UWB定位系统中优化后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算法测定误差比原有算法的降低了34.38%,所设计的定位系统能够增强三维定位精度,有效提升地勤服务安全和管理水平。

    2025年05期 v.28;No.118 37-4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云计算环境下基于Syslog网络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苏志强;

    针对云计算环境中网络数据量较大,网络安全监测系统难以精准识别网络安全状态,系统漏报率与误报率较高等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设计了一种基于Syslog网络安全监测系统。在监测系统中加设了Syslog服务器,根据数据采集内容与数量优化网络数据采集器和云计算处理器。在软件算法层面上,利用云计算技术采集并提取网络日志数据特征,计算网络日志数据特征的Syslog协议匹配度,采用特征匹配的方式获取网络安全状态监测结果。通过系统测试实验得出结论:与传统系统相比,优化设计监测系统的漏报率与误报率均被控制在10%以下。

    2025年05期 v.28;No.118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基于双流金字塔增强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在校园网络安全中的优化研究

    程小东;

    为适应校园网络流量复杂、实时性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一种融合双流金字塔增强策略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DSCN),用于校园网络安全入侵检测与响应。优化模型通过低分辨率路径快速捕获全局流量模式,高分辨率路径精细提取局部攻击特征,并利用金字塔池化实现多尺度特征融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将参数量降低约58%,在保持精度的同时满足实时需求。实验在KDD CUP 1999和CICIDS-2017数据集上进行,与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等算法对比,DSCN取得定量结果:在KDD CUP 1999上,其准确率达98.56%,误报率为2.14%,检测时间缩短30%;在CICIDS-2017上,其准确率为97.45%,误报率为1.87%,平均检测时间为34.20 ms。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法在校园网络安全中的有效性与实时性,为高校网络提供了高效、低误报的入侵检测技术方案。

    2025年05期 v.28;No.118 50-57+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自适应波束形成下激光通信网络多径干扰源定位

    杨建南;

    在激光通信网络中,激光受地形、大气微粒等因素影响,会产生多条传播路径,导致通信质量下降。为准确定位干扰源位置,提出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下激光通信网络多径干扰源定位方法。利用自适应波束控制器实施干扰源信号噪声抑制,结合多波束约束理念和奇异值分解计算相干信号的衰减因子,增强期望信号与相干干扰信号,降低其他干扰信号的影响,划分信号子空间。基于阵列的响应特性和投影矩阵技术,计算并找出最优权矢量,以调节接收阵列的波束方向,获取干扰源实际信号。采用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法进行干扰源定位,通过分析2个邻近接收机之间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得出信号时延信息,最终精确定位干扰源位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多径干扰源定位的平均误差小,定位精度高,在实验设定的1 200 km×1 100 km复杂地形覆盖区域内,10个干扰源定位平均误差不超过1.2 m;且抑制干扰能力较强,定位时长平均约为4.0 ms,相较于传统方法显著缩短;同时能显著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号噪声比,在复杂多径和干扰环境下可准确定位干扰源。

    2025年05期 v.28;No.11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经济与社会

  • 依托网红经济提振全域旅游的逻辑与路径

    江文;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红经济迎来蓬勃发展期。将网红经济转化为全域旅游的新动能,对提振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网红经济与全域旅游的关系,分析网红经济提振全域旅游的内在逻辑,提出以下策略:以特色体验为核心打造网红旅游地标;以多样化合作形式打造全域旅游网红传播矩阵;以“旅游+”产业联动打造全域旅游网红产品;以全域旅游相关主体的协同释放网红效应。这些措施可以为破解全域旅游发展困境提供借鉴,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28;No.11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政府审计功能与新质生产力——基于我国省级审计机关的经验证据

    鲁静;

    基于2013—2022年我国省级审计机关面板数据,考察我国政府审计功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功能会明显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且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即政府审计不仅会影响当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影响还会持续到下一年。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的揭示、抵御功能的发挥对新质生产力有显著且正向影响,而预防功能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政府审计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会影响这一作用效果。研究结论为政府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经验证据。

    2025年05期 v.28;No.118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

    蔡凌曦;游建;陈科;

    以生态文明为着眼点,实现了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4个维度形成的良性循环,并采用熵值-TOPSIS组合评价法,构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评价模型。进一步选取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黄石市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实现了对黄石市2016—2021年经济转型升级的绩效评价。研究发现,熵值-TOPSIS评价模型是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通过与DPSR模型结合,能够从生态文明视角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助于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绿色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v.28;No.118 78-8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多元取向与底线坚守: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十年变迁

    王进鑫;刘春艳;

    为了解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的变化规律与特点,有针对性加强性道德价值观的培育。通过2010年2 891名大学生与2022年6 063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总体向更积极、更多元发展,呈现出积极追求与反传统并存、多元追求与底线坚守同在、性道德价值观矛盾冲突更加凸显等特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性道德价值观培育,重点在于积极性态度观的培养。

    2025年05期 v.28;No.118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应用型人才培养

  • 硅半导体探测器组织等效修正方法的实验教学探索

    余松科;黄霞;聂洪玉;

    硅半导体探测器是放射生物学效应评估中重要的探测器件之一,其具有良好的能量分辨率和灵敏度,但由于硅半导体材料的组织等效性较差,其等效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针对这一问题,在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硅半导体探测器的组织等效修正方法并尝试将其融入实验教学中。该方法融合了物理理论、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数学物理方法、仿真模拟实验等内容,通过该实验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概念具象化,实现相关知识的直观理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参与实验环境配置、数学模型构建、算法变换及验证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提升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

    2025年05期 v.28;No.118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机器人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施开波;唐琳;

    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实践体系脱节化、创赛机制孤立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项目导向、成果转化、阶段教学”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项目导向驱动教学内容系统化,构建闭环实践体系,从基础实验到综合实践、再到创新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分阶段开展教学和竞赛活动,促进创赛机制与教学内容的协同推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实践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学科竞赛提供了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拔尖人才,为地方高校新工科数字化转型与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2025年05期 v.28;No.118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基于Q方法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王小兰;景乔松;李一;严晓芳;刘艳红;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实现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利益诉求不同、动力机制不足、评价标准不一、实质性运作难以开展等困境,运用Q方法,从校企合作组织的成熟度、运行有效度、环境支持度以及成效达成度4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具体指标,为进一步深化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

    2025年05期 v.28;No.118 104-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地方应用型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优化与实效评估

    荀月凤;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面临“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的挑战。就业指导通过帮助学生明晰职业定位、提升求职技能、对接岗位资源,成为破解就业难题的关键环节。传统“一刀切”式就业指导体系,存在信息碎片化、师资专业化不足、课程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已难以满足需求,各高校亟需结合智能化技术,系统优化以“精准化服务、全程化指导、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要素的就业指导体系,实现精准化服务与个性化指导。实践表明,“三全育人”与智能化融合的就业指导体系能有效解决传统模式的结构性矛盾,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适应性。

    2025年05期 v.28;No.118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投稿须知

    <正>《成都工业学院学报》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工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5383,国内统一刊号CN51-1747/TN。《学报》常设栏目有: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应用基础、应用型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文化与传承。本刊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惠赐佳作,对于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经审定后优先发表,稿费从优。来稿发表即赠送作者当期刊物2本。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期刊管理和编辑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本刊对作者稿件的结构、格式及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

    2025年05期 v.28;No.118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下载本期数据